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养老规划越早越好,尤其中年时期要多积累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2/23 0:00:00

  • 受访者供图。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展开行动和探索,作为生活的一个高频场景,近年金融业在适老服务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金融业已做了哪些有益探索,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来满足2.7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准退休及中青年人群可以怎样提前进行养老规划?


    12月2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邀请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支行零售主管行长闫京一同解读。


    完善的养老金体系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坚实保障。董克用表示,应该扩大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把政策框架搭好,同时金融机构提供好产品。


    谈到金融如何支持养老产业,他认为我们需要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这是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基础。具体支持方式还需要研究,把基本问题搞清楚,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就会找到发力点,进而会有更好的政策推动它实现。


    对于个人,董克用建议养老规划越早越好中年时期往往是一个人收入最高的时候,要多积累,而且因为积累型养老金有复利的概念,积累越早,未来收益中很大一部分不是本金,而是复利。


    #1

    金融机构要设计更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

    同时养老金融教育应更通俗易懂


    以下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与受访者董克用的问答内容。

    问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占比已达到13.5%,属于老年型人口国家。作为生活的一个高频场景,近年金融业积极开展适老服务,先期我们已进行了哪些有益尝试?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200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过去20年老龄化进程加速还不算很快,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13.5%。但今后几十年会快速增长,据预测2050年前后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0%,并且,这一比重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所以,人口老龄化就不再是一个用财政手段就可解决的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问题, 就需要用金融来解决。


    对此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养老金金融,就是怎样能够更好地积累养老金,更好地让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养老服务金融,为百姓提供养老金制度之外的养老财富的储备,以及如何将储备的养老资产转化为现金;三是金融如何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因为我们的老龄化来得非常快,产业压力非常大,所以要通过金融来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这三个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覆盖养老金制度改革、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融产品、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等,各行各业也做了大量努力。




    问2


    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数字化发展也在提速。有一组统计显示,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户,其中近1.4亿老人在网络上是“沉默”状态。从你的观察来看,比如手机银行、支付App等数字金融工具涉及资金,很多老人的抵触心理是否更重?如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同时兼顾安全保障?

    很多老年人会依赖银行,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系统中的最重要部门,近年来为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也做了很多创新。同时应注意到,我国进入老龄化的“主力军”,已经从40后、50后向60后扩展。60后是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红利的一代人,和前两代人相比,60后手上的财富积累相对更多,他们对资产管理的需求更大。因此,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如何帮助他们管理好这些财富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一是要设计好产品,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只要一种稳健产品就可以满足,但也并非每个人都是“金融家”,金融机构应该把产品特点告诉用户。通过哪些渠道让客户了解这些信息,涉及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电子渠道是好渠道,但要考虑到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眼花问题,乃至很多老人智力下降的情况。所以除了字体放大,还要有人工智能服务,在他不知道怎么用、没有子女在身旁的时候,有人能直接去回应。换句话说,基于信息系统基础,人对人的服务还是少不了的。

    图片


    问3

    图片

    除了对安全和便利的需求,随着财产累积,老年人投资需求也在增加。但我们看到近年不少诈骗事件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反映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受骗?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了,所以他们很在意自己的积蓄能不能增值更多,因此,骗子通常用高收益产品为幌子来行骗。这也正说明,金融机构提供的正规产品、好的产品还不够丰富;二是养老金融教育还不够。


    我们养老金融50人论坛在2019年、2020年都做了调查,发现老年人受骗的比例在下降,这是好事,说明简单的骗术已经行不通了,但怎么应对更深更复杂的骗术呢?


    金融机构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再下点力气设计更加多样化的、适合不同老人需求的产品,给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养老金融教育要更通俗易懂些,比如当前经济的大形势、一般的投资利率水平等,把这些一般性知识通过各种公开渠道向百姓讲清楚,让他们心里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问4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青年人也意识到提前规划养老的重要性,不少人在50来岁退休前甚至更早就已着手。对于这些准退休或刚刚退休的人群,有哪些养老规划建议?

    我觉得退休人员要从三方面规划。一是生活方面,退休了可以放松一下,做一些自己在职时没能做成的事情。二是财富规划,退休时你知道自己大概有多少财富,加上目前这代退休老人下代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也不缺吃喝,所以要做好自己的财富规划。三是资产规划,我们这代人因为没有做积累型养老金,我们的养老金都是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有“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人不多。“第三支柱”还没正式推开。但40后、50后和60后都赶上了一个红利,就是福利分房。所以,很大一部分房产在这批老人手里,要做好这个规划。在遇到一些问题、养老金不够用时,得有一个资产如何转化为现金流的考虑。

    老年人的规划相对简单,最重要还是中青年的规划。因为我们处在加速深化的老龄化社会,年轻一代更应该早做准备。


    总结为三句话就是,“青年早规划,中年多积累,晚年来享受。”青年时期正是花钱的时候,挣得又少,但还是要做好规划,尽量省下一点。中年时期往往是一个人收入最高的时候,要多积累,因为积累型养老金有一个复利的概念,就是积累的越早,到三四十年后,收益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本金,而是复利。所以养老规划和养老投资越早越好。




    #2

    我们需要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是金融提供支持的基础

    问5

    图片

    就在上周(12月17日),中央最新定调了个人养老金补充功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应如何理解?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哪些建议?

    中央这个决定非常重要,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战略举措。我们过去的养老金基本是现收现付的,就是在职的一代人缴费,然后这些钱会发给退休的一代人。现收现付制度要想很好地运行,需要依靠好的年龄结构,在职的人多、退休的人少最好,但反过来就麻烦了。


    全世界很多老龄化国家主要趋势都是走向多支柱,就是既有现收现付养老金,也要有积累型养老金。积累型的养老金有两种,一种是以企业主导的,我国又分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但是企业年金覆盖面还很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多,同时企业的能力有限。而且我们现在有大量的灵活就业,这些就业者没办法建立自己的企业年金。于是,国家就建立了第三个支柱,叫个人养老金,由个人主导。在职时存点钱,国家给税收优惠,同时由专业机构打理,到退休再取。


    这次会议提出来的发展个人养老金,其实在2018年5月就已经开始试点了,当时名字比较复杂,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保险业为推动这个政策落地花费了10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


    这一次我觉得新的个人养老金政策要推出了,就是把试点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总结下,然后扩大试点。应该尽快推动第三支柱建设,因为积累需要时间。不是说从50岁开始存钱不可以,但是有点晚,发达国家都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积累一大笔养老金。因此我们现在要把头开好,把政策框架搭好,政策体系出台,各个金融机构提供好产品,我们养老金体系就会完善起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6


    从服务养老产业来看,金融业在养老产业生态圈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首先养老是个事业还是个产业?过去我们很多的养老服务是事业单位来提供,它主要靠民政系统、靠政府财力和我们在这里讲的养老产业是有区别的。产业是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机制。事业和产业要协调发展,但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第二是为什么要提养老产业,为什么很少提妇女产业,儿童产业?我认为,在很多领域,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供求问题,而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则不同,需要有一个特殊的产业政策,然后才有金融支持养老产业这样的命题。


    为什么要有针对老年人的产业政策,一是从需求方看,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基本上是确定的,且年龄越大,收入水平相对越低,因为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工资的增长速度,所以老年人不是一个很强的消费群体,老人害怕花钱。二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了,未来20、30年可能就会走完发达国家百年的老龄化历程,老年人的需要一下就冲上来了,但供给端由于利润率低而反应迟缓,因此,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产业政策为基础的金融手段来帮助解决供求不平衡问题。


    例如现在好的养老院供不应求,“好”的标准是经济可负担、服务标准、地理位置不错等。要提供这样的“好”应怎么办?硬资产成本很高,总不能把市中心地都变成养老院,所以需要特殊的土地政策和医疗资源配置政策优化中心城区外围的养老社区。再例如,养老机构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服务质量,服务是软资产,现在有很好的服务模式,想把好的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这就需要有资本投入。但由于软资产没有抵押物等原因,很难得到金融支持。所以我们需要特殊的、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这是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基础问题。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我们在金融支持养老产业上就会找到一些发力点,进而会有更好的政策推动它实现。

    图片


    文章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QQ客服微信二维码回顶部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