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上海普陀区探索适老化改造“最优解”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9/27 0:00:00
- 床上起身要靠家人搀扶、厨房吊柜取物需踮脚冒险、卫生间湿滑地面暗藏跌倒风险……这些居家生活里的“隐形障碍”,正困扰着千万老年家庭。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原居安养”成为多数长者的首选,但居家环境的不适老问题,却让“在家养老”的愿望面临挑战。
2025年4月,上海市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补贴从每户最高3000元提至5000元,政策升级为适老化改造注入新动力。而在普陀区,一场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正将适老化改造从“纸面政策”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智慧房车进社区、辅具快闪逛街镇、实景样板间开放体验,政企联动+科技赋能的组合拳,不仅消除了长者对改造的顾虑,更让“居家养老更安全、更从容”的愿景照进现实。
一、智慧房车进社区:把“适老场景”搬到长者身边
“一按按钮床就升起来了,以后再也不用麻烦孩子帮忙起身了!”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休闲街,72岁的赵阿姨坐在智慧房车里的电动护理床上,脸上满是惊喜。这辆特殊的“智慧适老体验车”,是普陀区打破传统政策宣传模式的创新尝试——它将智慧卧室、安全卫浴、便捷厨房三大核心居家场景“浓缩”在车厢内,让长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亲手操作、直观感受适老化改造的价值。
走进体验车,处处是贴合长者需求的细节:智慧厨房区,语音控制的升降橱柜只需一句“打开吊柜”,就能自动降至方便取物的高度,年近八十的王老伯试过后感慨:“老胳膊老腿举不动了,说句话就能解决,太贴心了”;安全卫浴区,防滑地垫、折叠助浴椅、马桶旁的扶手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微改造”(如粘贴防滑贴、加装扶手)降低跌倒风险;卧室里的智能感应灯,人来即亮、人走即灭,避免了长者夜间摸黑找开关的麻烦。
“过去发宣传单、开讲座,老人们总觉得‘改造离自己很远’,现在让他们亲手试、亲身用,顾虑少了,主动咨询的人多了。”参与运营的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据统计,智慧房车进社区以来,已有近200位长者当场预约上门评估,不少家庭从“观望犹豫”转变为“主动申请”,真正实现了适老化改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的转变。
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想让适老化改造变成‘大动干戈’的工程,而是通过这些‘小而美’的调整,让长者在不改变生活习惯的前提下,住得更安全。”比如仅需几百元的地面防滑处理、几十元的床边扶手,就能显著降低意外风险,这样“低成本、高实效”的改造,正契合了多数老年家庭的需求。
二、辅具快闪+实景样板:让适老改造“看得见、学得会”
今夏的普陀街头,一场场“适老好生活盛夏辅具节”快闪活动,成为街镇里的“银发热点”。在石泉路街道的活动现场,“轮椅驾校”前围满了长者,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大家操作电动轮椅,从转弯避障到坡道行驶,细致讲解每一个安全要点;“一键通”智慧服务展台前,工作人员演示如何通过一个按钮呼叫急救、联系子女、预约上门服务,让科技小白的长者也能轻松上手。
更受关注的是新型智能设备:防跌倒监测仪可贴在腰间,一旦感知到跌倒动作,会立即向子女手机发送预警;睡眠监测垫铺在床垫下,能实时记录长者睡眠时长、翻身次数,数据同步至健康管理平台,异常情况及时提醒。“以前总担心妈妈独自在家出事,有了这个,我在单位也能随时知道她的情况。”陪母亲来体验的李女士说。
而作为“政府开放月”重点项目的石泉路街道适老化改造实景样板间,更是让长者“提前看见自家改造后的样子”。样板间按真实两居室户型打造,每个区域都藏着适老巧思:
卧室:床头墙面上的紧急呼叫按钮触手可及,按下后直接连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可调节高度的护理床,能根据长者需求调整靠背角度,方便阅读、用餐;
厨房:电动升降橱柜、带扶手的适老餐桌、燃气泄漏报警器,解决了“取物难、操作险”的问题;
卫生间:“浴改淋”的淋浴间加装了折叠座椅,洗手台下方预留轮椅空间,马桶两侧的扶手可承受200公斤重量,细节处尽显安全考量。
“以前觉得适老化改造就是‘装扶手、铺防滑垫’,没想到还能这么贴心。”参观样板间的张阿姨说,她最心动的是厨房的升降橱柜:“我身高不够,以前够吊柜里的东西要踩凳子,现在不用冒险了。”据统计,实景样板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超500人次,带动周边社区适老化改造申请量增长30%。
三、科技赋能+政企协同:让“好改造”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普陀区的适老化改造实践中,“科技”与“普惠”始终是关键词。今年夏天,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在辅具快闪活动中亮相,引发不小轰动。这款可穿戴设备通过机械助力,能帮助下肢无力或行动不便的长者自主行走。68岁的张老伯因中风导致下肢瘫痪,试戴机器人后,在工作人员辅助下慢慢站起身,迈出了两年多来的第一步,他激动地说:“没想到还能自己走路!虽然设备不便宜,但政府补贴后,我们自付的部分少了很多,真心感谢政策照顾。”
这背后,是普陀区“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承担一点”的三方协同模式:政府将每户补贴提高至5000元,覆盖防滑处理、扶手安装等基础改造;合作企业推出“适老产品优惠包”,如电动护理床、智能监测设备等均按成本价让利;家庭仅需承担剩余部分,有效降低了改造门槛。
为了让申请更便捷,普陀区还打通了“线上申请通道”——长者或子女通过“随申办”小程序,填写家庭住址、改造需求等信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上门评估,后续改造、验收均有专人跟进。数据显示,自4月补贴升级以来,普陀区已有超1100户老年家庭提交改造申请,截至目前已完成近百户改造,满意度达98%。
“适老化改造不只是给家里装些设备,更是守护长者‘在家养老’的尊严与愿望。”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从智慧房车的“移动体验”,到实景样板间的“真实模拟”,再到科技产品的“贴心赋能”,普陀区正在用创新实践证明:居家养老的“最优解”,藏在每一个贴近长者需求的细节里,藏在让“适老”真正“适心”的温度里。
结语:改的是环境,暖的是人心
当智慧房车驶进社区,当实景样板间迎来参观的长者,当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人重新站立——普陀区的适老化改造,早已超越“硬件升级”的范畴,成为一场“以长者为中心”的养老服务理念革新。它让“原居安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让适老化改造从“政府推着走”变成“长者主动要”,激活了居家养老市场的内生动力。
从上海普陀到全国多地,适老化改造正在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抓手。而普陀的探索,无疑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唯有贴近长者需求、创新体验方式、打通普惠通道,才能让适老化改造真正走进千万老年家庭,守护好每一位长者的“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