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商业模的融合发展趋势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10/13 0:00:00
  • 一,产业背景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64亿人,并据相关预测,204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我国正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巨大的人口基数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421家庭结构普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养老难的问题日益显现;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的逐年增长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养老问题愈发严峻,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政府在养老方面投入了大量关注和支持力度,许多助老惠老政策先后出台,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老年群体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日益增强,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已经形成。在上述因素吸引下,投资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养老产业,养老服务行业俨然成为朝阳行业,近年来一直蓬勃发展。

    二,产业现状与问题

    养老产业发展迄今已形成多类养老机构和养老方式。从所有制层面分,我国养老机构有公办公营、公办(建)民营、民办民营等类别。从养老方式方面分,我国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类别;目前居家养老是主流,社区养老是辅助,二者都是现行经济条件下可行的普适性养老方式,但对于那些自理能力有限或者对养老方式有高追求的老人,机构养老是重要补充方式。

    民办养老市场发展迅猛,至2020年6月,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及数量均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但是,绝大部分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果较差,入住率较低,机构床位空置现象普遍。对比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老人排队入住要等待10年的情况,民办养老机构处境尴尬,整个养老服务产业呈现出结构失衡的状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养老为重投资,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微薄,存在过热盲目的投资行为,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或投资失败,后期医疗、康复、护理及照护等服务无法持续。

    总体上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很多中高端消费者的传统居家养老观念难以改变;

    二是相较于公办机构,政策对民办机构的支持不足,如融资、用地、医养结合、跨区经营、安全、公共资源获取等领域存在较多的限制;

    三是新型养老产品和服务匮乏,老人急需的整合式、一站式服务不足,尤其是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供给不足,同时市场在老年文化创意、旅居、网络消费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不足,很难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均较为不足,管理者年龄偏大、缺乏科学管理思维,专业护理人员缺乏、薪资水平较低,对老年人的护理实施效果较差。

    三,民营养老机构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趋势

    养老服务行业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管理难度高,市场推广难,盈利能力差等特点,导致许多企业都面临经营和发展的难题。养老产业尽管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但盈利机构微乎其微,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目前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与地产、保险、医疗、文旅等业务相结合,实质上也很难从纯粹的养老业务上盈利,很大程度上依靠房产经营、保单销售利润的叠加或房产自用自建而形成的相对低廉的成本。因此,民办养老机构能否依据自身资源优势融合与创新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众多养老机构的实践和北大纵横的相关研究总结来讲,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有如下五大趋势性模式:

    客户层面的融合创新

    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业务的一体化经营,实现不同消费需求或不同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的全覆盖。目前高端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设备设施空置严重,机构经营压力巨大。通过相对较强的资源能力介入中低端市场(实际未必低端,很多老人消费能力较强,只是不愿接受机构养老方式),开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缓解经营压力,改善经营成果;最重要的是能从大量的老人基数中发现和培育潜在的高端客户;另外通过与政府合作,服务中低端客户,也能获取稳定的收益和一定的公共资源及财政补贴。

    金融层面的融合创新

    为产业提供医疗和养老相关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养老服务盈利难、医疗控费难等痛点

    一是险养结合,针对老年和康养客群,通过保单+养老模式,保险锁定入住资格,为养老社区导入高净值目标客群,养老作为保险的增值服务,促进保单销售;

    二是医养信贷,探索医疗服务分期、逆向抵押贷、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医疗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信贷产品。此模式中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非金融养老机构也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达成模式的落地。

    从养老机构的产融结合创新角度看,还可以通过证券化解决运营阶段的融资问题。如老年人入住机构后需按月缴纳的养老服务、房租、餐饮等费用,预期相对比较稳定和明确,属于未来债权,可以将这些未来债权进行证券化

    服务层面的融合创新

    (1)开展与身心健康相关的服务产业的融合创新,形成深层次综合服务的核心能力,深度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养老机构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为主题,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护康复、文娱社交、旅居养老等特色服务,发挥多种服务的联动效应,力求满足老年人社交、运动、美食、文化、健康、财务管理和心灵归属七大核心需求。

    (2)医养结合是养老业务成功的关键路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具备养、护、医、送四大功能,老年人在机构内部得到专业、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帮助。

    一是通过自建先进的健康保健中心,向养老客户乃至其他人群提供贴心快速的基础医疗与康复服务;

    二是与高水平医院构建战略联盟,提供具有绿色通道属性的医疗服务;

    三是建设社区医疗与药品经营综合服务网点,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便捷的医疗及药品服务。

    康复理疗是打造差异化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已长期处于失能失智的人群,着力点在于护理;而真正有价值的养老服务,是通过贴身的心灵式的康复理疗服务,减缓进入失能失智早期人群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和恢复治疗,预防未失能失智人群进入失能失智的可能,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针对慢病和功能退化性病变的套餐式康复是打造康复服务的重点。

    04,运营层面的融合创新

    (1)开展与多元化产品销售服务的融合创新,形成多种收入来源,提升集约化经营能力。除提供上述医护康复、文娱社交、旅居养老等身心健康相关的服务外,养老机构还可以进行养老食品、养老设备及其他养老用品的销售服务。

    (2)开展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创新。通过物联网+云数据+养老模式,开发与完善虚拟养老、远程监护、老年电子商务、老年网上教育、医护大数据分析、智慧养老云系统等一系列的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如让老人佩戴便携式健康监测装置,将采集到的健康数据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实时上传云端,实现 24小时远程监控,保障老人的安全;老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日常购物、预约看病、家政上门等服务等。

    (3)开展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免费养老模式,该模式尚在初步探索之中。互联网思维的典型特征是免费,该模式设计思路为:首先,为老人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如免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电费、水费等,以之吸引老人入住;其次,通过用户体验、产品试用等吸引老人购买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附加服务或产品,实现盈利;再次,以可预期的因免费模式带来的床位资产升值吸引更多的投资型客户购买床位,实现资金回笼和资产销售利益。该模式运营成败的关键是流量,通过高流量颠覆传统业务,再利用延伸价值链或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

    产业层面的融合创新

    (1)开展与老人身心健康相关的多元化服务,该内容已在模式三服务层面的融合创新论及,此处不再赘述。

    (2)开展养老食品、养老设备、养老用品制造等多元化业务,或形成产业联盟,以形成协同化效应。

    (3)开展成熟养老模式的复制或输出业务,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养老人才培养、机构托管等业务。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只有通过规模经济才能实现盈利,区域小型化、全国连锁化经营是机构获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开展融合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模式。养老产业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是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形成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等多方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其中平台机构通过为平台参与各方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获得利益。平台模式需要设计更具宽度与广度的产品及服务,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的闭环。

    目前全国有上千家养老服务平台,多数以社区为单位,投入小、服务范围窄,没有足够能力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有的只能从事简单的信息发布。多数小平台融资能力弱,又缺乏造血功能,运营难以持续。同时整个养老产业的服务水平不高,如对老年人最需要的长期照护、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创新不足,导致平台机构无米下炊。

    养老平台运营机构须对平台建设和业务发展采取系统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优先实施重要业务和重要功能,先让参与各方首先获得利益,使平台良性运转起来,有流量、有效益方可持续。

QQ客服微信二维码回顶部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